“清水绿岸 鱼翔浅底”|遥感助力“水生态监测”之政策篇
发表时间:2022-04-16

image.png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提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image.png

          什么是水生态?

          水生态是指环境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生物体不断地与环境进行水分交换,环境中水的质(盐度)和量是决定生物分布、种的组成和数量,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image.png

            什么是水生态监测?

            水生态监测是通过对水生生物,水文要素,水环境质量等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分析评价水生态的现状和变化,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的活动,能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水质、水生物、水生境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水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对整个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以及维护水环境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mage.png

            水生态监测政策发展

            1992年中国签署国际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政府承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义务,政府必须发展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将这些战略和计划纳入更广泛的国家环境和发展计划中,这对林业、农业、渔业、能源、交通和城市规划尤为重要。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要求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开展调查、评估和监测。

            2018年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基本原则:“江河源区重点保护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自然生境上游地区以多种珍稀特有物种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中游地区以濒危物种和重要经济种类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下游或河口地区以濒危物种、重要经济种类和洄游种类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

            2020年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

            按照“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并拓展重点流域水系、重要水体的水生生物调查和水生态试点监测(含底质)。“十四五”期间,国家建立统一的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指导各流域按照物理、化学、生物完整性要求,研究建立符合流域特征的水生态监测方法、指标体系、评价办法,初步形成基于流域的全国水生态监测网络,逐步开展分类、分区、分级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估。

            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加强湖泊和湿地生态保护。试点开展呼伦湖水生生物多样性和富营养化监测评价考核。

            2022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明确“完善水生态监测评价”,构建指标框架统一、流域特色鲜明的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覆盖生物、理化、生境等监测内容。

             水生态监测已开展的试点工作

            呼伦湖水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试点工

            为完成“十四五”流域水生态保护目标,生态环境部已下发文件,呼伦湖水生态监测与考核评价工作从2021年起每年进行。

            长江流域水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试点工作

            为完成“十四五”流域水生态保护目标,长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筹备工作已完成,相关工作准则已经制定,全流域各省将开展监测与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