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地信产业大讲堂成功举办——创新驱动 卫星遥感
发表时间:2022-07-29

2022年7月23日,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的“创新驱动 卫星遥感”地信产业大讲堂成功举办。本期大讲堂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遥感影像应用工作委员会、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一技术委员会承办,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出席并致辞,武汉大学教授张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超、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东升、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尤淑撑、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肖晨超作报告,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总工程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遥感影像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新明主持本期大讲堂。

image.png

李维森会长在致辞中提到,我国的卫星遥感事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国家重大工程和发展规划的推动和商业遥感卫星计划与投融资模式创新机制体制的带动下,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应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赋能空间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数据源和关键技术手段。目前,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卫星研制和应用技术体系,公益性服务与产业化发展基础良好,特别是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不断推动自然资源陆地卫星遥感监测监管技术体系建设,而本次大讲堂的举办正是对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创新和应用现状的有益探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作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壮大产业发展的社会组织,将持续开展高水平的交流活动,为广大地理信息工作者准确把握技术趋势和产业动向,推动卫星遥感在自然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也希望线上线下的专家多交流、谈思路、提建议。

image.png

武汉大学张过教授作《星载SAR/InSAR基准图》报告。张过教授团队利用高分三号数据研制了我国首个分辨率最高的全球陆地和主要岛屿的雷达正射影像“一张图”,利用哨兵数据研制了我国首个分辨率最高的全国形变“一张图”、地灾易发性分区图。报告介绍了任务规划、几何定标、区域平差、辐射一致性、相位解缠、广域地表形变提取、态势融合地灾易发性分区图提取等关键技术,以及全流程、自主可控的SAR/InSAR无控高精度处理技术体系。张过教授表示,利用高分卫星获取全球范围的光学、SAR、高光谱等数据,研制代表自主卫星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基准图产品,可切实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王超研究员作《大数据时代合成孔径雷达遥感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30年议程,以及当前地球观测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施过程评价和推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数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高地,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和革命性创新工具。大数据为卫星雷达遥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卫星雷达遥感结合人工智能、超算等技术将提供多维观测、高频重访的精准化服务,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评估和促进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报告介绍了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支持下,团队所开展的全国地表形变年度监测、国产雷达卫星数据全国建成区提取、东盟国家水稻面积提取和可持续发展雷达卫星任务设计等工作,并指出,面向大数据时代卫星雷达遥感发展机遇和挑战,要坚持创新驱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

image.png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刘东升高级副总裁作《航天宏图SAR卫星系统及应用介绍》专题报告。报告从“天、地、用”三个方面对航天宏图SAR卫星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自主SAR数据的产品体系以及在测绘、地震、国土、减灾、海洋、农业、林业、交通、应急、水利等行业的应用服务情况进行了详细讲解,航天宏图目前在建的混合式InSAR星座包括了4颗高分辨率分布式干涉X-SAR卫星、4颗C-SAR卫星和12颗X-SAR卫星,具备了多频段、多极化、多角度、多模式的数据获取能力和星上实时处理能力,主要服务于成像观测、地形测绘、形变监测三类应用,将实现全球18天覆盖、4小时重访和天级形变监测能力,并对公司下一步在发展商业雷达卫星遥感计划、形成“天空地用”一体化遥感产业生态、建立通导遥一体化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image.png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尤淑撑研究员作《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体系与应用》报告。尤淑撑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新时期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现自然资源全覆盖、全天候、全要素、全流程和多尺度遥感监测。报告分析了当前自然资源卫星数据协同获取、定量化处理、智能化解译和知识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监测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及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重构了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全要素指标和产品体系、深度学习智能解译体系和天地一体化业务化运行体系,实现了当天数据、当天处理,其中新增建设、耕地非粮化、地表水及光伏用地、大棚等特定目标智能解译精度超过80%;技术体系在自然资源全国季度、重点区域月度和特定目标即时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形成了全国16类监测产品信息每日更新和月度、季度、年度发布能力,有力支撑保障了卫片执法督察、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保护等自然资源主体业务。

image.png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肖晨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自然资源高光谱卫星及典型应用》报告。肖晨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表示,近年来国家在自然资源定量化、精细化调查监测方面有很大应用需求,随着空基规划中多颗高光谱卫星投入运行,星载高光谱观测体系、技术体系与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异源影像空间光谱信息融合、多模型自适应大气校正等技术不断发展,高光谱数据规模化应用能力初步建成。报告介绍了我国高光谱卫星发展特色,并围绕自然资源应用需求,详细介绍了系列定量遥感产品研发情况,展示了东北黑土地耕地土壤参量制图、长江经济带重点湖库水质监测及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生态状况时序分析等典型成果,报告最后对未来高光谱星座支持下的星地一体化应用模式和场景作了展望和讨论。

唐新明总工程师在总结中指出,卫星遥感一直以来都是空间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有机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首要位置,我国遥感卫星数量稳居世界第二,遥感应用走向蓬勃发展,如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卫星遥感服务创新和集成融合,是当前摆在卫星遥感人面前的重要任务,持续完善光学、雷达、高光谱、激光、重力系列卫星的产品体系,为大数据时代的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以ARD (Analysis Ready Data,分析就绪数据)为代表的分析数据、解译信息和智能服务,实现与数字城市、智慧交通、自动驾驶、位置服务、卫星通信等地理信息领域更紧密的集成融合,通过合作共赢服务支撑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本期大讲堂聚焦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型谱化数据源、定量化应用库、生态化云共享平台相结合的天地一体化国产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设与发展方向,共同交流探讨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解读国家政策,分析行业趋势,畅谈融合创新,交流实践经验,为卫星遥感更好地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大局、促进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信产业大讲堂”自开播以来,一直致力于跟踪产业热点,解读政策法规、分享前沿技术,展示最新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提升。